不支持Flash

凤冈姐弟: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18:40 贵州电视台

  《立白集团温暖行动——关注农民工》故事感人、催人泪下

  贵州广播电视报记者(陆青剑) 他和她生长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父亲有残疾,母亲神经有问题,但艰难困苦挡不住他们求学的道路。家里欠债累累,打工几年,他们还清了所有欠款,并给家里添置了粉碎机、电视机、电话……贵州电视台大型谈话节目《立白集团温暖行动——关注农民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

  凤冈姐弟:用嫩肩扛起一家未来

  余大娇和余海深是我省凤冈县一个小山村的小姐弟,现在在广东打工。几年来,姐弟俩将所有的打工所得全部寄回凤冈老家,不仅还清了6000多元的债务,还为家里添置了粉碎机、打草机、电视机、电话、回风炉,余家从有一穷二白、欠债累累,到基本解决温饱,实现了“革命性”的跨越。

  家境贫困:无奈辍学外出打工

  姐姐余大娇比弟弟叫余海深大11个月。姐弟俩非常懂事,在家读小学、初中时,虽然家里生活贫困,但并没有气馁,发奋读书,成绩一直都比较好。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读书,便借了360元车费,结伴到广东打工,以缓冲贫困对这个家庭的威逼。

  一定要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2004年7月,姐姐余大娇和弟弟余海深初中毕业后,决定“下广”打工。算是个“

文化人”的姐弟俩临出发前,还在县职业学校接受劳动力转移培训。

  在广东

东莞,姐弟俩分别找到了工作。余大娇从最普通的工作干起,由于做事踏实、认真,不久被提为产品质量检查员,月工资渐渐涨到了现在的1200元以上。当时厂里公开招考检查员,报考的有300多人,考试科目涉及物理、化学、英语等,此外还考核视力。余大娇基础好,经过严格的考核,最后与60多个优秀员工成为检查员。

  余海深起先在鞋厂做司料员,因为工作积极,后被“提拔”为追踪员,追踪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两个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追踪。三个多月后,余海深摇身一变又成了发料员。由于鞋厂的经济效益不太好,余海深跳槽到了附近的一家电子厂。在电子厂,余海深每月可以领到1000多元的工资,与原先在鞋厂的75元工资相比,余海深感到非常满足,也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姐弟俩勤奋工作,所得收入舍不得花,每个月一领到工资,便将两份钱——各自的1000元——凑在一起,赶紧汇往贵州凤冈老家。姐弟俩节约得令人难以想象:每个月将工资的大头汇给家里,每人只剩下百来块钱,一切生活费用,全由这100多元“承包”了。主食是是稀饭,衣服鞋子、肥皂、洗发水这些生活用品都拣最便宜的买,余下的“闲钱”,便用来买书。平时别人下夜班后总要到吃夜宵,但姐弟俩从来不吃。他们知道,每一分钱对贫困的家里来说,多么重要!家里的那台电视机,就是姐弟俩为了省一两百元从广东买了背回去的。想起别人大方花钱而姐弟俩只能节约,已长成大姑娘的姐姐余大娇心里酸酸的,有时难免悄悄一个人流泪。

  借钱供读:父亲唯一的希望

  在姐弟俩的印象中,爸爸总是在借钱,那是因为姐弟俩读书需要开支。姐弟俩基本上是花父亲借来的钱读完小学初中的。父亲借钱已成了寨子里的一种“正常”现象。好心的人看到余父如此重视孩子的读书,也多少借他一些;而有些人认为余家没有还款能力,一口回绝余父。每次要借钱,父亲总是冥思苦想;即便借得钱,父亲也紧皱着眉头,心情异常沉重。但为了孩子的将来,父亲愿意承受所有的一切。有时看见父亲难过的样子,姐弟俩会偷偷流泪。父亲曾说过,家里再苦,无论如何也要供姐弟俩读完初中。供孩子读书,成了余家出头的唯一希望。

  父亲的脚有残疾,顶多算是个半劳力;而母亲却患有精神病,发病时什么人都不认识,经常拿着很粗的棒子没命地狠揍自己的两个孩子,有次连竹子都打破了。尽管这样,姐弟俩一点都不怨母亲,因为他们知道母亲有病。如今母亲的病好了许多,已知道以前的做法太过份,姐弟俩从广东回家过年,她会向姐弟俩道歉,姐弟俩说他们原谅她,“因为她是我的妈妈呀!”

  如今母亲的病好多了,直到今天姐弟俩才发现,原来母亲发病多半是因为很不开心,而不开心的原因是家里太穷。刚到广东打工,虽然收入不多,但姐弟俩总是经常打长途电话到叔叔家,和家人聊天,逗父亲母亲开心。家里安上电话后,姐弟俩直接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他们在广东很努力。每次通话,母亲感到非常舒坦。家里没了孩子读书,经济压力一下子减轻许多,父亲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母亲。看到懂事、争气的孩子,看到家里正在发生的变化,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起来。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