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晓萌
由于DV电影的出现,使拍摄电影成为一种更为普及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人可以借助简单的拍摄和音像合成设备来尝试自己拍摄电影。使电影这种专业性强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变为一般人都可以作为的手段。我这里不是去谈论用DV设备去效仿传统胶片拍摄电影的各类风格和题材,而是要论及一种随着DV电影出现的新的艺术表现流派,那就是意识反射DV电影。

意识反射DV电影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从情绪电影发展演变而来的直接意识反射表现。它以新媒体电影语言通过音乐、色彩、结构、观念等多维描述手段将电影人物心理的情绪变化加以心理分析处理,产生直接意识反射效果,让观众在观看这种DV电影时的感受是通过非故事情节的画面语言来体验的,它不是像按照一部小说的情节发展来讲述一段社会或人生的故事,而是以电影画面中诸多种元素的组合,如演员表演、背景渲染、音乐效果、一段段动态的画面过程来让观看者体验情绪变化的感受。观众在电影画面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情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形式,以直接意识反射决定了意识的双向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反射DV电影是情绪画面的传递转化过程,是用来激活观众对个人生存意识与影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融合交流,以此体验影片中的人物在生活中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从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和生存意义上被渲染出来,而得到共鸣。
意识反射DV电影的产生源自这样一种理论观点,即个体的全部认识是建立在投射机制上的,实在以一种方式呈现,但观众却以自己头脑中的固定模式去记录和体验它。实际上,个体的意识很难做到同客观实在相符合,这必然导致主体的运作功能和活力的削弱。通过电影分析,观众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绪的变化,因此观众便能找到一种进行自我揭示的对照方式。
一、界定意识反射DV电影
意识反射DV电影,它所代表的是那些来自人的内在意向性的艺术活动,本体艺术的基本动因,在这里我并将它区别于其它流派来确立其位置。
意识反射DV电影是与代表着一种与错误感觉和智慧体验的艺术相对立的。意识反射艺术要求导演应有一个内心的秩序,一个灵魂能够和生命自身规律相沟通的能力。
意识反射电影不拘泥于某种特殊的风格、表达方式或学院技巧,它要求作品首先是非故事性的、教育人的作品,而应该是导演本身的心理、情感或思考的投射。意识反射艺术观主张,艺术并不是仅仅用来表达个人的痛苦、抑郁或愉快人生。DV电影是一种给别人看的艺术,它应该是一种表现“存在”的艺术,给导演带来的是自我思考、自我观察、自我描述的艺术创作。它应该反映人们在社会意识主导下的生存状态。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导演只有了解了自身,逐步地、随时地根据自己探索出生存中的问题后,用电影语言表达出生存中的问题。因此,意识反射DV电影的创作前提条件,是导演要具有天生的敏感和艺术潜质、有技巧表现力、有凭直觉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或者是以抒情浪漫的视角来表现自身的特殊性的创作能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