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电视台节目 > 福建省广电集团新闻评论部 > 正文
新闻启示录:给贫困大学生一个“支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6:00

  提要:政府扶助,贫困生生活有保障

  (潘):“至少可以解决我半个月的伙食费吧,其它的经过自己勤工俭学。”

  补助政策,首次惠及民办高校

  (吴)通过这样的实施,而且可以逐渐把教育不均等这种局面打破,我们处于一个跟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同等竞争这种局面。”

  给贫困大学生一个“支点”

  张理言

  演播室一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新闻启示录》。资助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希望工程”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大学校园里,也有那么一群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学生,窘迫的经济状况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艰难。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想方设法。最近,省委省政府又在我省高校陆续设立高校政府助学奖学金,给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送去了福音。

  短片一

  (字幕:2005年高校春季政府助学奖学金颁发仪式)

  现场声(贫困生发言)

  “当我们踏上大学的殿堂,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时,生活的艰难使我们原先坚定的脚步有些沉重。然而,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并不孤立,也不无助,省委省政府设立“政府助学奖学金”不仅是……(渐弱)”

  解说词:6月22日,福建师范大学2455名贫困学子成为福建省高校“政府助学奖学金”启动后首批受惠学生。这笔钱直接打入学生的个人帐户上。颁发仪式一结束,2001级生物系的贫困生小潘就来到柜员机前。

  同期声:(潘)

  “我今天领到750块钱,这750块是五个月的,每个月150块钱。”

  问:“你平时生活费一个月是多少钱?”

  (潘):“我生活费大概200到250左右。”

  问:“每个月的150块钱能解决你什么问题?”

  (潘):“至少可以解决我半个月的伙食费吧,其它的经过自己勤工俭学。至少可以减少一些勤工俭学的时间,我可以投入到学习中去。”

  解说词:

  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在家,小潘全家的生活来源就靠父亲蹬三轮车。加上弟弟在外地念书,一家两个大学生,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更加拮据。

  现场声:(潘):最近身体怎么样?

  (潘母)还是老样子。

  (潘):要多休息…..

  同期声:(潘母)

  “我两个孩子都很听话,在学习上他们都很努力,他爸爸工作很发狠,以前靠拉三轮车,都骑到晚上10点,别人骑车下午6点回来,我晚上10点回来没关系,甘愿自己拉到半夜三更,也要供孩子去读书。”

  解说词:为了改变家境,小潘从小就立志好好读书,成绩一直很优异。

  同期声:(潘母)

  “你自己有办法读书,不管读到什么学位,我尽力培养你读书。”

  解说词:

  父母的全力支持使小潘有着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期声:

  (小潘):像我这样乐观的态度应该来说是源自我父亲的,我父亲是非常乐观的,虽然说生活得比较苦,挣钱也累,可是他每次回家都是开心的,有时候还会哼着小曲回家。”

  解说词:

  在班上,小潘是称职的班干部,在宿舍,他是好舍长,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同期声:(室友)

  “从他身上我可以学到更开朗更幽默一些。”

  “只要有他在的宿舍都会是优秀宿舍。”

  解说词:

  小潘说他喜欢踢球,在球场上他享受那种拼搏,进取的感觉。他说带球过人像迎接挑战,射门就像超越自我。

  现场声(室友们放声k歌)

  演播室二

  主持人:我来介绍一下本期的记者张理言,理言,你好!

  记者:你好!

  主持人:我想知道,在我们省,像小潘这样拿到“政府助学奖学金”的学生有多少呢?

  记者:今年2月份起,福建省对全省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困难补助,他们的比例是20%,按现在在校学生统计,将有八万贫困学生可以享受到“政府助学奖学金”。

  主持人:那与以前的贫困学生补助政策相比,这一次有什么不同吗?

  记者:一个是惠及面比以前广了,相当于五个在校大学生中,有一个可以获得这项补助。还有一点,以前经常是一次性的,而这一次的补助是长期的。确定名单后,每年都发。

  主持人:这笔钱都是由政府承担吗?

  记者:这笔钱由政府和高校共同负担。政府承担60%,40%由高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承担。

  主持人:那这个补助的数额是多少?

  记者:一年按在校十个月计算,每人每月可获得补助100元,其中5%左右的特困生可获得每人每月150元的补助,刚才片子中的小潘拿到的就是150元的补助。

  主持人:那申请这笔补助是不是有什么条件呢?

  记者:按照有关政策,这个制度有相应的评审办法。首先,申请的学生必须遵纪守法,学习成绩要好,没有不正当的高消费行为。当然,他的家庭经济要确实困难。

  主持人:那怎么保证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呢?

  记者:我们先来听听福建师大是怎么做的。

  短片二:

  解说词:

  同期声:(李岩丽 福建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教师)

  “学生申请完经班级民主推荐,再由辅导员,主要班干部,学生代表组成评议小组,推荐出人选,确实是困难学生,学院审核,完后公示七天,报到处里审核,再报到省里去,肯定得发放到学生手中。除此之外名单按年度登记造册,保存5年。

  演播室三

  主持人:这里也是要经过层层筛选,有这么多道程序来确保这笔补助款能公正透明地到达贫困生手上。

  记者:根据《关于建立高校“政府助学奖学金”制度的通知》里面的规定,各高校必须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或弄虚作假。对骗取钱财补贴者,将扣减有关专项经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主持人:我想这么严格的制度也是为了保证相关的政策能落到实处。

  记者:是。而且此次高校“政府助学奖学金”的对象不仅是像福建师范大学这样的公立高校的贫困生,民办高校的在校贫困生也可享受。这是对贫困生的补助政策首次惠及民办高校。

  短片三

  解说词:

  吴其萃是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的董事长,他是亲自赶到福州,从省教育厅把这笔“政府助学奖学金”领了回来。

  同期声:(吴其萃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校 董事长)

  “我昨天就顺利地把9.2万的奖学金拿到手了,这点有点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解说词:

  吴其萃说,几年前他就希望民办高校也能像公立高校一样可以为贫困学生实行助学贷款,但这个愿望一直都没能实现。

  同期声:(吴其萃)

  “根本想都不敢想。因为你去贷款,有偿贷款你都做不到了,那里敢想这种无偿的奖助学金。”

  解说:吴其萃董事长说这次的“政府助学奖学金”的发放,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意义重大。

  同期声:

  (吴)“可以说是真正的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的里程碑的事,通过这样的实施,而且可以逐渐把教育不均等这种局面打破,我们处于一个跟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同等竞争这种局面,我们办学就更加有信心把这个学校办好。”

  解说词:

  同样对这笔政府补助感到意外的还有这些民办大学的学生。

  同期声

  (问)“有没有想到过这个政策民办大学也会有奖助学金?”

  (贫困生 陈梅玉)“没有,原来我是想都不敢想。这次有可能拿到助学奖学金,我感到非常地意外。”

  解说词:

  2003年,陈梅玉考上了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服装系,可是家里东挪西借还是凑不齐学费。

  同期声:

  问:想读书,家里又困难,是吗?

  (陈梅玉)“是啊,因为我父亲差不多五十多岁了,母亲也是一样五十多岁了,都是农民,没有工作,我父亲上面有老,就是我奶奶八十多岁了,经济方面比较困难,解决不了(学费)。”

  解说词:

  无奈之下,她硬着头皮写了封信给学校。就是这封迫切想读书的信,打动了校方,为她减免了一半的学费,她才能迈进大学的校门。然而,下个学期的学费和平时的生活费仍然成了陈梅玉最大的难题。为了能将学习进行到底,她有时同时打好几份工,暑假的时候甚至跑到龙岩去挖煤。

  同期声:

  (陈梅玉)“他们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学生会跑到煤矿里面来。”

  解说词:

  (问)“那去龙岩挖煤多少钱一天?”

  (陈梅玉)“三十块。”

  解说词:

  脚上的疤痕就是那时挖煤时留下的。

  同期声:

  (陈梅玉)“因为脚上穿的是雨鞋,比较高不透气,又是夏天,脚上就会冒汗就会磨破了。”

  问:“当时的脚是不是破得比较厉害?”

  (陈梅玉):“对,非常厉害,两只脚都烂掉了,现在都留下了伤疤。”

  解说词:生活的重担使陈梅玉更加坚强,对这个她用汗水换来的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格外珍惜。

  同期声:(丁国强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服装系教师)

  “她学习很刻苦,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她经常就是拿一些旧的衣服自己来改,而且改得很细致很认真,上课她从来没有随便旷课,迟到,算我们班级里面品学兼优的学生了。”

  解说词:对于即将拿到手的每月一百多块的政府助学奖学金,陈玉梅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同期声:

  (陈梅玉)“想(改善)吃(的水平),如果可以多余的话,可以买一点课外资料吧,最主要还是生活方面吧。”

  演播室四

  主持人:没有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像小陈还有前面的小潘这样的贫困大学生,不管他们是在公办大学还是民办高校,都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学业,这对贫困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都是很大的扶助。

  记者:所以,这笔雪中送炭的助学奖学金,虽然单笔数量并不多,但却是改变贫困大学生命运的一个有力的“支点”,对他们的家庭也有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的政府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惠民政策,也是对社会上家庭收入差距的一种调节,让老百姓在子女就学问题上得到更多的保障。

  记者:对,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主持人:好,感谢张理言,感谢收看《新闻启示录》,再见!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福建省广电集团新闻评论部专题
 相关链接
与杨利伟零距离2005年08月11日12:52
杨利伟并非神人2005年08月11日12:49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评论部部门结构2005年08月10日20:17
《东南新闻眼》:泉州 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2005年08月10日19:51
新闻启示录:国学教育的“娃娃路线”2005年08月10日15:22
新闻评论部独家专访航天英雄杨利伟2005年08月10日14:18
《东南新闻眼》:节能 福建在行动2005年08月10日00:10
福州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2005年08月09日15:48
爱问 iAsk.com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