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DV风暴 > 正文
“非经典”的石头:凭什么疯狂,为什么赞美?(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8:48 新浪DV

  《无极》公映之后,胡戈创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能够风靡全国,一方面在于它对于《无极》的精妙恶搞,更重要的是这种恶搞散发着出一种纯粹的幽默感,令观者产生酣畅淋漓的乐趣。由此可见,幽默感是一部影视具备娱乐效果的最佳“杀手锏”。《疯狂的石头》编导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通过表演、画面、语言等多种技巧引发幽默“笑”果。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宁浩采取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笑料的渠道,拉近影片与大众的距离,产生极强的亲合力。影片中的“千手观音”的表演来自于春节联欢晚会,不少人现实中也遭假中奖可乐、蒙住当事人偷包等伎俩的“惨害”。

  另外,影片的台词同样是制造娱乐“笑”果的重要途径。摩托罗拉被屈解成“摩托虽好还需骡来拉”,宝马轿车的标识BMW被误读为“别摸我”,黑皮上厕所时把《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歌词更换为“2002年的第一泡屎,比去年来得更晚一些”,冯董助理的宝马车被撞后骂道“狗日的高科技,真正的无人驾驶”。上述这些都表明,从影片中渗透出宁浩天性的幽默和对当代流行文化的准确把握,让观众体验到来自生活的喜剧设计。

  四、前卫技法:国产同类影片的可贵尝试

  剧本是电影的基石,有了好的剧本,电影就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另一半主要看导演对故事的驾驭能力,这包括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摄影和剪接风格的选择以及叙事方式等等。《疯狂的石头》中的风格化的特效运用方法和镜头的闪回停顿并非宁浩首创,而是对欧美前卫电影语言的借鉴。这种适度的借鉴突破了现有中国影片一贯坚持传统手法的现状,为国产娱乐片的拍摄注入了形式上的新鲜血液。

  《疯狂的石头》被认为是对盖.里奇导演《两杆大烟枪》的模仿,一度曾以当代“中国的《两杆大烟枪》“自诩。对此,宁浩也不回避:“盖.里奇的这两部电影(《两杆大烟枪》、《掠夺》)对我有很大启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电影。”“其实应该说是这么一个流派,有一批这样的电影,像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库斯图里卡等等。就是玩,就是黑色幽默,当时我就想拍摄一部这样的片子,而且是中国化的。其实是世界电影已经到了这么一个阶段,中国实际也到了这个阶段,自然应该会有一批这一类型的电影出现。”如前所说,影片在与现实存在的悖理中呈现强烈的黑色幽默效果,在表现手法上完全展现出一种“玩电影”的风格,这一点自然让我想起《罪恶之城》。怪诞不经的情节与快速的剪辑都有塔伦蒂诺和盖奇的风格,只是宁浩聪明地选择了重庆方言进行了本土化的包装,形成一种原汁原味的“中国制造”。影片从开始就勾起观众对于《寻枪》的记忆--贵州方言,而扑面而来的重庆方言气息增添了几分观影的活力。

  在叙事上,导演注重从内容与表达方式两方面对故事的肢解,在整体的线型叙事中穿插着多角度的因果线索。这一点在开头人物出场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互为因果的小事将片中各个有头有眼的主要人物一一介绍给观众:以搬家为名的道哥土贼团伙因违章停车而被警察盘问;与些同时,谢厂长的公子谢小盟在城市上空的缆车上泡妞遭“高跟鞋”暗算,易拉罐失手正好砸到包世宏座驾的前部玻璃窗;包世宏与三宝下车朝天大骂,结果所驾车辆沿道路下滑正好撞到与国际大盗麦克联系的冯董助理所驾的宝马车上,于是双方发生激烈争执;此刻盘问道哥一伙的警察“放走”土贼,协调包世宏与冯董助理私了撞车事件。类似的手法在影片行将结束时道哥骑摩托车抢包丧命时再次运用。这种多角度进行回溯的叙事手法其实并不鲜见,《罗生门》已被学院派视为经典教材,第56届戛纲电影节最佳影片《大象》也曾采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影《天狗》也应用了此种手法。《疯狂的石头》与它们不同之处在于舍弃了大段大段式的回溯,仅仅是在小情节处使用,既避免了观众的阅读难度,也将单独看上去互不联系的事情交待成因果联系的事件。

  《疯狂的石头》可以说是现代电影技巧的大荟萃,尽管所用新锐的电影语言不如欧美先锋导演们大胆与彻底,也在韩国电影中屡见不鲜,但是在中国同类影片中无疑是一次最广泛的尝试性运用。平行剪辑、平滑转场在造成干净利落的故事场景的同时,消减场景与情景转换带来的突兀感。影片综合运用长镜头、短镜头、广角镜、表情特写等拍摄手法,很好地渲染了场景的气氛,增加了影片的动感。此外,影片也多处使用了分割画面,呈现出较强的动漫性的戏剧效果,难怪部分评论者将影片视为一部Cult经典。

  五、深度启示:实现国人观看中国制造的娱乐电影

  《英雄》过后,让中国观众看中国人制造的娱乐大餐并不是太难,难的是让中国人看到一部好看的、令观众满意的娱乐电影。不俗的票房和观众的喝彩,无疑证明了《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这样的影片,它给中商业电影制作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

  近年来,除“冯氏喜剧”之外,年轻的电影人也进行着各种商业的尝试,取得了或多或少的突破。一直以来,国产电影的银幕上有关青春偶像剧的影片付诸阙如,为数不多的影片无不例外地在《鸳鸯蝴蝶》等片中局限于单一的爱情,看不到以轻松的姿态来描绘现代都市青年现实的影片。2005年武仕贤执导的《独自等待》不搀杂任何其他类型元素、单纯地为都会青年画像,一经面世就在当代中国的年青人中博得了不少的掌声。但是该片的票房收入并不可观,都市青年人成长的题材对于中老年的观众也不具吸引力,他们甚至对此有着潜在的排斥意识。《疯狂的石头》从创作伊始就遵循着纯粹的娱乐宗旨,选取的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且怪诞不经的故事,求的是博观众一笑,它所制造的喜剧效果老少咸宜,能够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知识层次观众的需求。

  《疯狂的石头》抛弃了中国商业片大兴古装戏的风气(《夜宴》、《黄金甲》依然在延续这种风气),另辟新径,坚持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理念。宁浩曾反复强调:“导演是个木匠,每拍一部电影要先搞清楚自己做的是把椅子还是张桌子。像《疯狂的石头》这种,相当于我做把椅子,我所有的问题就是考虑怎么让人坐得舒服。”这一观点的要旨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态度,使他能够准确地抓住老百姓生活的脉搏。反观目前的内地影坛,绝大部分导演都忌讳被扣上“工匠”的帽子,即使娱乐片也强行注入一己的精英思想,其结果必然是与老百姓的趣味产生距离,无法娱民,唯有愚己。《疯狂的石头》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给予目前处在困境与摸索期的国产娱乐片很多的启示,创作上的平民化立场,都是所有商业片导演值得学习、借鉴。

  此外,《疯狂的石头》彻底打破了当下中国电影界名导、名演、大公司控制下的商业电影垄断,给处于大片失控状态下的中国商业电影带来了新的气息与发展可能。此前的中国大片造价动辄超千万甚至数个亿,而且基本由张艺谋、陈凯歌、何平等为数不多的老一辈大导把持。年轻的导演要么找不到投资来拍片,要么拍出的影片因为主创人员的名望和宣传不力而收益甚微,致使他们更多的被迫走上参加国际影展谋求奖项积攒名气的道路。而《疯狂的石头》作为香港映艺娱乐有限公司推出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唯一的大陆作品,耗资仅500万港元,且由新人导演、主演,可谓是底子薄、人气淡。而正是这样一部无明星、低成本、前期毫无炒作的国产电影打打破了“骂得越狠看的人越多”的中国电影怪现象,一路从单厅放映扩展到多厅,多小厅上升到大厅,争取到“国产大片”的待遇,将口碑效应化为实际的票房收入,让低成本电影扬眉吐气,成就国产影片的一个神话。影片的成功告诉电影人,商业片并不需要狠砸大钱,并不需要多么有名气的导演,并不需要大红大紫的国际巨星,并不需要铺天盖地的大肆炒作,只要立足广大百姓的需要,潜心讲好故事,同样可以赢得人民的认可,赚得足够的钱银。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使得中国电影开始慢慢摆脱“红色经典”形成的政宣教化束缚,电影的娱乐功能不断凸现出来并逐渐放大。“看电影不是为了受教育而是为了娱乐”已成为百姓的共识。在这种大背景下,好看、好笑的《疯狂的石头》的出现无疑是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呼唤。当更多类似的影片将观众带进影院之时,也就是再造中国电影辉煌的时候。热爱中国电影的人都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看片说话:《套子》导演韩延介绍拍片过程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与戴睿的相识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观众的感受很重要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阐述片中部分镜头的拍摄含义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做客新浪DV谈《套子》2006-04-19 19:12:45
韩延与戴睿19日15:00聊《套子》及影像创作2006-04-17 17:31:32
中国新生代80后影像作者纪实录:韩延2005-12-31 10:33:44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