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DV风暴 > DV风暴原创访谈栏目《看片说话》 > 正文
“看片说话”万玛才旦聊《静静的嘛呢石》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20:13 新浪DV
“看片说话”万玛才旦聊《静静的嘛呢石》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20:13 新浪DV

万玛才旦聊获奖电影《静静的嘛呢石》  1 2 3
发表评论


嘉宾主持戴睿以及导演万玛才旦

  新浪DV讯 5月18日下午5点,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将做客新浪聊天室,与网友聊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以及影像创作。

  万玛才旦 来自安多藏区。先后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硕士。

  文学作品:小说《诱惑》于1997年荣获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届文学作品创作评奖二等奖; 小说《岗》于1999年荣获青海省第四届文艺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小说《乞丐》于2001年荣获西藏自治区全国文艺作品联展优秀作品奖; 广播小说《岗》于2001年荣获五省区藏语广播小说评比一等奖;小说《切忠和她的儿子罗丹》于2004年荣获 “章恰尔”文学奖; 2003年荣获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联合颁发的第五届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秀奖等多种奖项。

  影视作品:

  《静静的嘛呢石》(剧情短片30分钟) 2003 ,获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北京电影学院首届“金字奖”优秀影片奖;北京首届国际DV论坛剧情片大奖;第二届韩亚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草原》(剧情短片22分钟)2004 ,获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最后的防雹师》(纪录片)2004 ,入选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

  《静静的嘛呢石》(剧情长片)2005 ,获第2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韩国釜山电影节上 “新潮流”特别大奖,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龙虎”特别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现在是新浪网DV频道的看片说话时间。今天我依然是作为嘉宾主持来到这里,因为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又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让我们欢迎一下万玛才旦导演。

  万玛才旦:大家好。

  主持人:OK。其实我一直跟万玛导演挺有缘分的,上一次跟万玛才旦导演见面的时候是他刚获得金鸡奖最佳处女作的导演,这次跟他见面,也是因为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的奖,其实也是蛮巧合的,上次参加大学生电影节是抱着什么心态参加的?

  万玛才旦:大学生电影节是组织方希望我的片子参加,我就参加了这个电影节,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单元,最后参加颁奖晚会的时候,现场揭奖的时候还知道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奖。

  主持人:万玛才旦导演以前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也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当时也是拍了DV版《草原》,也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这次大学生电影节,因为也是大学生自己创办、自己操作的这么一个电影节,参加这样的电影节会不会跟参加国外的电影节有不一样?

  万玛才旦:参加大学生电影节不仅仅因为这个片子《静静的嘛呢石》,跟大学生电影节很有缘,上大学的时候拍过一个30分钟的短片,那一分钟拍完就是为了参加大学生电影节,《静静的嘛呢石》剪成30分钟的短片。当时参加大学生电影节有个短篇组。

  主持人:我记得应该是第七届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当时刚刚有短片大赛。

  万玛才旦:我们组上5个人,每个人都参加了短片,每个人都报名,我得了优秀奖。这次长片拍出以后也是参加了大学生电影节,最后得的是最佳处女作奖。

  主持人:其实还是蛮有戏剧性的一个效果。因为当时作为学生作品就是DV拍摄的,当时参加了短片大赛,因为我也知道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基本上都是大学生用DV完成的一个个人作品。这次参加大学生电影节是以胶片,又是以长片这么一个身份来角逐真正的大学生电影节了,也是一举夺魁。其实我私下里听到很多大学生对这次大学生电影节,因为他们很多人看了片子,有很多反馈,有一些大学生就跟我说,看到《静静的嘛呢石》的时候,有很纯净的感觉,可能一下子浮躁的心情没有了,是不是被你的影片带去西藏了?

  万玛才旦:应该是这样,唱片和短片剧情没有大的改变,为了做这次短片,做了改写,加了嘛呢石的场面。长篇的时候我没有去现场,短片的时候去了,大学生电影节跟其它地方放的效果有些不一样,一些情节点、观众的笑声都有些不一样。后来有一些反馈,觉得可能不是观众以前的那种想象的西藏的面貌,可能更会觉得真实,更觉得呈现了西藏的纯朴感觉。

  主持人:是不是也是因为《静静的嘛呢石》这部片子,因为它的题材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本身西藏可能在我们很多人的心里面觉得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一下子通过你的片子,把它很清楚地展现到我们观众的眼前。包括可能参加大学生电影节,我觉得大学生的喜好,包括这次可能获奖的一些影片,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看过其它一些获奖影片,其实都是属于很淡淡生活反映的一些片子。

  万玛才旦:对,这次大学生电影节我看过几部,那个单元里有一个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特别展映。我觉得这次大学生电影节关注现实题材的影片比较多。像《天狗》,还有其它也有几个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像《美丽家园》,都是现实题材的影片。通过这个我觉得,当下的大学生对现实、当代现实生活的关注更大、更多一些。

  主持人:其实我们这部《静静的嘛呢石》,因为当时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部片子的时候,感觉这是一个反映西藏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的片子,但是可能真正看过之后,会被这其中剧情所吸引。因为真正来说小喇嘛跟老喇嘛,我记得我以前跟你探讨DV版片子的时候,还是这两个人,到长片还是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延续的感觉。这两个人应该说把我们真正西藏的精神和感觉带到了观众的眼里面。关于这两个人物,因为跟你也算是老朋友了,从短片到长篇,一直都是他们俩。

  万玛才旦:对,这个短片和长片之间,不光是剧情上,演员的选择上也有一些很大的联系。因为短片拍出来之后,好多人都问片名为什么叫“静静的嘛呢石”,因为片子当中没有出现嘛呢堆这些场景,好多人都不清楚这个缘故。上次你们那个《DV@时代》赞助我们学校做电影展映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加强这个片子,突出片名,加了静静的嘛呢石那一场。

  主持人:静静的嘛呢石只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实体。但是因为到长片的时候,适应观众眼球上的东西,或者从他们理解角度来说,应该把这个东西加入到其中。

  万玛才旦:对,把这个东西加进去。这是一个。其它是演员上,像小喇嘛,原来那个短片里边就是那个小喇嘛,那个老喇嘛也是,那个小姑婆、里面的爷爷,很多演员都是延续前面短片里面的。因为在我们没拍之前,2005年底去选景、选演员的时候,去甘肃好多地方都看了好多寺院的小喇嘛,最后还是觉得原来的好,当时因为已经过去了两年,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担心他不适合这个角色。后来看了很多寺院的小喇嘛,觉得还是他好,最后就用了他。

  主持人:你会不会因为那个小喇嘛因为拍了你的两个片子,长片和短片,他的人生会不会有什么改变?

  万玛才旦:人生会不会有什么改变我不清楚,但是他的生活肯定会起一些变化。

  主持人:起一些变化。比如什么样的变化?

  万玛才旦:比如他在拍摄现场可能看到了、接触到了他平时在寺院接触不到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可能也通过你们这次的拍摄,让他接触到了有的普通喇嘛一辈子接触不到的东西。

  万玛才旦:对。

  网友:导演为什么要把《静静的嘛呢石》这个短片再拍成长片?

  万玛才旦:短片其实是一个作业,就是我在电影学院第一学期之后,我们的老师希望学生多拍一些短片。这个短片拍出来之后,反响挺不错的。通过国内高校巡回展映,很多老师看了以后,觉得这个短片,30分钟的容量……

  主持人:有些东西展现不出来。

  万玛才旦:容量小。他们希望是一个长片,他们说这是一个长片的模子,里面缺的东西比较多。后来从电影学院出来,他们希望做成一个长片。

  主持人:是不是这么理解?我们后来的长片应该说是在短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加工?

  万玛才旦:对。那个主线没有变。加了一些比较大的情节。人物可能增多,小喇嘛一家里的人物增多,嘛呢堆那一场也增加了一些人物,寺庙里也增加了一些人物。

  网友:万玛才旦是不是也是藏族兄弟?

  主持人:是,万玛导演应该是来自安多藏区的。

  网友: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的民族因为来自藏族,才想起拍藏族题材的?

  主持人: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能回答,肯定的。

  万玛才旦:不是想起来的。

  主持人:就是因为民族的特性促使你要把你平时感受到或者是你身边的东西展现给平时接触不到的人。

  网友:《静静的嘛呢石》长片里的导演,刚才我们说短片里小喇嘛和老喇嘛都是业余的导演,其他演员是不是也是业余的?

  万玛才旦:其他也是业余的。比较特殊的是剧本中演员的身份和自己真实身份都基本是符合的。那个老喇嘛、小喇嘛也是真正寺庙里的老喇嘛、小喇嘛,小胡婆也是真正的小胡婆,为了让他演费了很大工夫,专门找人说服他,最后大概用了4、5天,集中他那个戏拍,然后送回去了。

  主持人:也算是一个名人了。

  万玛才旦:其他主要加的是藏区那一场,他们也是纯粹的非职业演员。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长片里的演员基本上都是由业余演员组成的?

  万玛才旦:对。

  网友:《静静的嘛呢石》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不是导演的故乡?

  万玛才旦:算故乡。

  主持人:大概念说应该是。

  网友:万玛才旦导演想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表现出什么东西?

  万玛才旦:藏区传统文化的象征,像以前藏区可能现在这种形式的学校很少,文化的传承各种方面都是通过寺院传承下来的,寺院就像一个学校所有文化的保存都是通过寺院这种方式来保存的,就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进入现代有一些变化,随着一些新鲜事物的进来,可能传统和现代之间有一些碰撞、有一些磨合。这个片子就是藏区现状的一个象征,藏区表面看起来可能变化不像其它地方一样特别明显,但是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些变化。

  主持人:其实就是相当于原来一个很神秘、很封闭的一个区域,突然之间打开了它的门之后,或者是有不一样的东西进入,可能跟它原来的一些东西有些摩擦和碰撞,产生一些变化。那其实很多人一想到西藏,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布达拉宫,想到这些寺庙。所以,你这个片子正好通过寺庙里的故事,通过这个点来带动整个西藏精神上的一些东西。

  万玛才旦:对。因为展示的题材和主题的需要,写剧本的时候主要是选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寺院,它传统的这种文化各个方面可能保存的比较完善。一个是村庄,村庄和寺庙相比起来,村庄可能接触到现代的文化气息会多一些。所以,就选了这样两个地方。

  主持人:当时我记得在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影视学生作品展,谢飞是影视作品展的主席。当时跟他交流的时候,过往几届作品展,他比较称道的就是万玛导演的《静静的嘛呢石》。当时我跟他交流的时候,他说静静的嘛呢堆,我不知道是不是该纠正他的错误,或者是在他的理解当中就是这样的名字。刚才有网友在问,嘛呢堆、嘛呢石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万玛才旦:嘛呢石就是一块块石头,上面刻有经文或者是佛像。

  主持人:人为刻上去的?

  万玛才旦:专门有人刻,有一个老人专门在上面刻经文,这就是嘛呢石,有些嘛呢石堆成堆,有些经文刻的很多,包括所有佛教的经典,刻下来可能有几百米那样的石墙,那算是嘛呢堆。

  主持人:其实相当于这些石头应该是被寄托了一些东西在上面。

  万玛才旦:你自己可以镌刻,如果你会刻你自己刻也可以,可以寄托一些信仰。比如你家里有一个人去世了,他会给刻嘛呢石的老人捐一些钱,让他刻,然后镌上去。

  主持人:还是带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只有西藏有,其它地方也不会有这个东西。

  万玛才旦:应该是。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比较八卦,讲到万玛才旦导演的经历,他说你以前是一个公务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怎么会想拍电影。这个网友对你还是比较了解的。

  万玛才旦:可能是我的简历提到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做过公务员是真的,因为我大学学的是藏语言文学专业。

  主持人:西北民族大学。

  万玛才旦:我们这个专业一个是去杂志社当编辑,再就是对研究藏文的机构做一些编辑,有一些研究机构,其它分配的渠道比较小。其他人可能就会做老师,但是到我们毕业分配的时候,这种就业机会比较少,你想找一个自己专业对口的选的面就比较少。当时要就业,就去了一个行政机关单位,跟我一样好多人都这样。

  主持人:后来怎么会再去考电影学院?再去走上导演这条路呢?

  万玛才旦:虽然去了那样一个行政单位。

  主持人:不甘心。

  万玛才旦:一个是不甘心,一个是自己有这样的意愿,一直写小说,在行政单位的时候没有间断过写作,也看了一些电影。当时就很有想法去北京学电影,但是可能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后来偶然一个机会,有一个美国的基金会在藏区有一些教育、基层建设的项目,有一些资助,我有一个朋友就介绍我,写了一个申请,把自己的想法很详细地写上去,寄了过去,过了两三个月他们就同意了。

  主持人:其实还是蛮曲折的。但是刚才您提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其实随着我们的创作手段,包括技术的力量不断增长,或者是发达一些之后,我们很多原来有表达欲望的人都会转变一些方式,刚才您提到写东西。可能有很多网友也知道,万玛导演以前是一个作家,专门从事一些小说的创作或者是剧本的创作,可能单纯的文字创作已经满足不了您表达的欲望或者是去展现的一个想法,可能就必须通过目前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镜头,通过摄像机,来把你想的故事很立体地展现在我们观众的面前。

  万玛才旦:对,我觉得文字写作、文字创作和镜头运用不一样,是两种表达方式,可能各有长处。有些题材、有些想法可能更适合于用文字表达,有些想法、有些题材可能更适合于影像来表达。

  主持人:包括可能不知道万玛导演知不知道,有一个作家朱文后来就拍了影片,作家比直接学导演出身的人,可能又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因为他可能语言感或者说他想象的东西会更加丰富,就像网友说的“万玛导演转型非常猛”,可能说你从公务员一下子转到不沾边的导演行列。还有网友说这也是一个机遇,其实我觉得可能很多导演当时在选择的道路上也是一念之间。

  万玛才旦:那时那种机遇可能相对少一些,目前在民间拍你想表达的这种机会可能就会多一些,比如DV的普及,民间DV作品其它方式的作品也多起来了,而且那种传播的渠道也挺多的。

  主持人:我觉得万玛导演说得挺对的,以前一些人可能空有一些想法或者是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但是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可能他没有办法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现在可能随着一些技术手段的特破,像DV,甚至有很多人现在拿手机都开始在拍。这可能也算是以前百花齐放的局面了。

  网友:万玛导演,能说一说拍摄《草原》的一些想法吗?

  万玛才旦:国际电影学生展映,《草原》是一个参赛作品。电影学院每年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作品毕业展,会让学生中选剧本,进行拍摄。我就是从中一个,当时写了一个很短的剧本,要求就是20分钟的剧本,我那个剧本也就4、5页纸,我有投入了拍摄,后来就通过了。当时要求必须在北京拍,因为那是恢复胶片拍摄的第一次,中间间断了几年。它有资金的限制,每个人可能就是10万块钱的拍摄资金。

  主持人:对,有底线。

  万玛才旦:你出去拍就不太可能,有一个要求,必须在北京拍。但是我这个剧本,必须要回藏区拍。

  主持人:对,你刚才提出那个问题,作为一个听片名《草原》,广博的草原就应该到藏区去拍。

  万玛才旦:藏族有些草原也退化了,我曾经去过甘肃的甘蓝草原,那个地方的草原非常好,有去了那个地方。学校有拍摄资金,那个基金会就作为那个毕业作品,对我有一个资金上的支持,甘蓝那里有我一些朋友、同学,他们做了很大帮忙,然后直接就把剧组拉到那个地方。大概拍了一个星期。

  主持人:应该说时间拍的很短。

  万玛才旦:很短。

  主持人:现在对《草原》这个片子有没有什么遗憾?

  万玛才旦:草原是我第一次拍胶片,所以我对这个片子还是满怀感激的。

  主持人:处女作。

  万玛才旦:因为有了胶片《草原》的拍摄经验,所以第二次拍《静静的嘛呢石》时,可能就避免了好多问题。

  主持人:有一个问题,因为您拍摄的大多是一些民族题材的东西,包括《草原》,包括《静静的嘛呢石》,都是展现草原特色的片子。我个人感觉摄影师的工作是不是在您整个剧作里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位置?

  万玛才旦:对,因为《草原》当时是毕业生的联合作业,必须是毕业生里面找。我找了几个没有毕业的本科生,还有几个研究生,最后打听到了罗潘,罗潘去过很多藏区,也拍过好多藏族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他刚刚也在拉萨拍了一个电影叫《葛拉米多》,是一个音乐电影。去年也拍了《江孜之战》,也是他拍的。跟他聊了一下,想法各方面比较接近。我们就去了甘蓝。

  主持人:《静静的嘛呢石》长片的剧组成员里,除了您之外,其他的藏族的剧组成员有吗?

  万玛才旦:演员就是藏族,主创美术以前是学画画的,青海那边,他是做的这个片子的美术。因为他跟我是一个地方的人,对地方的那些场景都非常熟悉,我觉得他做美术可能更合适。里边有一个主题歌演唱,也是藏族人。

  主持人:因为电影的歌曲选择用藏语演唱比较好。

  万玛才旦:对。

  网友:影像的创作和文字的表达,哪一种您更加娴熟一些?或者是对于您来讲哪些更加适合表达您的生活?

  万玛才旦:我觉得我的文字可能更接近于我的内心,可能更个人化一些。

  主持人:是不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比较好?影像的创作是一个集体的创作,文字上的创作是您个人一手操控。

  万玛才旦:一个是这个原因。另外可能是影像创作受物质条件的限制比较多,但是文字的创作……

  主持人:可以天马行空,任意为之。

  万玛才旦: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度会大一些。

  主持人:我刚才说可能摄影师的工作在您的剧组中位置是比较特殊和重要的,有一个网友可能也很仔细地看过您的片子,他说长镜头的运用好像非常多。

  万玛才旦:对。摄影师是杜杰,他以前拍过《绿草地》。

  主持人:我刚才特别想提到《绿草地》,因为绿草地也是在内蒙古那边,讲两个蒙古孩子捡到乒乓球的故事,也是民族题材的电影,也是很受大家欢迎的一部片子。

  万玛才旦:他也是这次大学生电影节的参赛影片。这个片子的监制就是我以前的老师杜青春,非常好的影评人。杜杰以前也是他的学生,录音是李哲,也是他的学生。我以前不认识他们,这个剧本也是杜老师一直监制这个剧本创作,后来他就把杜杰和李哲介绍给我。我没认识李哲和杜杰之前,当时《绿草地》正在电影学院的机房剪,他带我去看了一下《绿草地》,然后就认识了,我觉得风格各方面都比较接近。虽然他没有去过藏区,但是我觉得很接近,看了剧本,觉得可以,就慢慢一起做了片子。

  主持人:除了《绿草地》之外,这几年跟民族题材相关的作品还是蛮多的,您自己有没有一些比较喜欢的?

  万玛才旦:杜杰就拍了两三个,《绿草地》是一个,《静静的嘛呢石》是一个。他还拍了一个也是少数民族题材的,是高清拍的,《开水要烫,姑娘要撞》。

  主持人:那是在云贵地区拍摄的。

  万玛才旦:这两年少数民族题材可能多起来了,而且呈现出来作品内容的多样化,也比以前好多了。

  主持人:对。

  万玛才旦:像大学生电影节就有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像《美丽家园》,是新疆的。还有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

  网友:杜杰不是《绿草地》的摄影师,杜杰是《绿草地》的导演。

  主持人:这位网友没有听清我们刚才的聊天,杜杰是《绿草地》的摄影师,《绿草地》的导演是宁浩。

  上次跟万玛才旦导演聊天的时候,万玛才旦导演说了近期创作的一些打算,听说还要拍一个跟民族题材有关的一个片子?

  万玛才旦:对,可能近几我拍的话都会拍藏族题材的片子。说到近期的打算,拍完这个片子以后,《静静的嘛呢石》的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老喇嘛对小喇嘛一直说,准备了十年左右,一直没能去拉萨,终于实现了去拉萨朝圣的愿望,春节过了藏族新年,过了之后就要朝圣,而且带着小喇嘛一起去朝圣,后来我就想着要做一个三部曲,准题目叫“小喇嘛的世界”,第一部就是《静静的嘛呢石》。第二部现在初步的名字叫“去拉萨的路上”。第三部就是“漫漫朝圣路”。

  主持人:其实还是不是会一直以小喇嘛作为主导?

  万玛才旦:就是一个主线。我自己希望通过这三部曲,把小喇嘛心里的成长过程,作为一个信念石的东西。

  主持人:成长三部曲是吗?

  万玛才旦:对,虽然时间短,但是我觉得他通过这三部曲之后,能接触到的东西会更多,他的心里可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静静的嘛呢石》因为涉及到的面比较小,纯粹在藏族地区,一个是寺院,一个是村庄,在这两个之间来回走,跟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

  主持人:后面那两部可能跟外界接触多一些。

  万玛才旦:去拉萨的路上讲的就是路上的故事,就会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碰到各种各样的事,小喇嘛身上的变化可能也会很大。他到拉萨之后就是一个慢慢的转型的过程,他的心灵可能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可能有一些变化,有一些沉寂下来的东西。

  主持人: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静静的嘛呢石》的海报,主色调是以小喇嘛身上衣服的色调为主色调,小喇嘛整个脸应该说占据了海报蛮大的一个篇幅。使我最难忘的应该是他的那双眼睛,从他眼睛里读到一些东西,有渴望,有他需要的一些东西,也有他对这个世界的不解或者是迷惑的东西。是不是能够通过第二部、第三部真正能够让小喇嘛走出去?

  万玛才旦:对,走出去,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定位。他去拉萨虽然不是很长,因为那个片子里面结尾说磕着头朝圣去,这样可能时间的跨度会长一些。虽然不是两年、三年,但是几个月。通过这样一个时间段,能够展现小喇嘛心里的一些变化,希望他的心里有一个归宿。

  主持人:走出去是不是也代表您内心的一个愿望?

  万玛才旦:应该是吧,拍这个片子,可能里面关注好多我自己的一些情感、一些想法。

  主持人:刚才那位网友又发问,小喇嘛的这个角色会不会换演员呢?

  万玛才旦:绝对不会换。

  主持人:一直用这个?

  万玛才旦:对。所以比较紧。

  主持人:我刚刚想到这个问题,小孩子成长应该是比较快的,可能一两年不见身材、样貌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会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心?

  万玛才旦:对,很有这方面的担心。一个是担心他长大。因为是那种本色的出演,不希望通过化妆来改变他的形象。所以,我们也在比较紧张地策划这个事情,希望后面的两部影片同时拍完。

  主持人:同时拍完,有这个打算。

  万玛才旦:对,它就是长一些。一个是从安多到拉萨的路上,然后到拉萨之后的过程。可能同时拍会好一些。

  主持人:小喇嘛在你拍完《静静的嘛呢石》的长片之后,跟他还有什么接触吗?

  万玛才旦:他有时也给我打电话。

  主持人:给你打电话。

  万玛才旦:我们剧组的人也给他打电话聊天。总的来说他的生活还是没有很大的变化,我每次打电话问他的时候,就像跟以前一样,不是在寺院念经,就是跟师父学经、学习,或者是去其它一些人家里面念经,我觉得他的生活可能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剧组有些人,开玩笑说可能这个片子拍完之后对小喇嘛生活各方面有一些影响,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万玛才旦:对。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想到您要拍三部曲,拍第二、第三,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其实这个小喇嘛本人是不是也就真正走出去了?

  万玛才旦:我觉得电影中的这个小喇嘛跟着他的师父走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中,就是跟着他的角色走出去。但是至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本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主持人:你也不知道。

  万玛才旦:很难预料。

  主持人:OK,刚才提到续集拍摄,近期有一些打算。其实小喇嘛包括老喇嘛在这个片子拍完之后,自己有没有看到这个片子?

  万玛才旦:没有,他们也很期待。

  主持人:也很期待,他们到今天还没有看到这部片子?

  万玛才旦:没有,没有,因为这部片子在国内院线影响都没有发起来,基本上每个演员都没有看到,老是打电话说这个片子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给他们寄DVD、VCD。

  这次我们正在策划青海的全国首映,6月1号会在青海上映这部片子,这个时候我们会请所有的演员参加首映式。因为青海他们不是特别熟,我们可以派一些人接他们,希望这些喇嘛来了会更好。

  网友:在拍摄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万玛才旦:最大的障碍主要有两点。一个还是演员,因为是非职业演员,上次那个大学生电影节或者是前两天在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也放过两场,跟观众交流的时候,都说他们演得太自然了。

  主持人:是不是专业演员演得没那么好(笑)。

  万玛才旦:他们说是不是小喇嘛不知道在拍电影。其实是知道的,每一个台词都是设计好的、规定的。虽然看起来最后呈现的面貌很自然,他们的表演各方面可能很自然,但是拍摄过程中,因为是非职业演员,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台词就很难控制,老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让他说,比如说超过三句就出问题,最后有一个台词,他的一句话我们拍了一个下午,20多条,录音师都有点生气了,说这是他拍过最多的一次。

  主持人:这是因为不是专业演员,镜头前看到是最好的状态,但是幕后可能我们付出了比较大的努力。

  万玛才旦:对,电影中呈现的情况和拍摄现场的情况确实有点反差。比如说拍摄现场,我们觉得台词背的特别差的一些演员,比如小喇嘛的弟弟也根本记不住台词。这次主要是藏族观众来,因为在人大星期天放了一场,请的是北京所有的藏族观众看这个电影,他们看了之后说那个小孩演得特别好。(主持人笑)但当时在小孩里面最困难的演员就是他。

  主持人:我能想象到在幕后付出了比较大的努力、艰辛。

  网友:我为你们的话题感叹,演员们没看到这个话题真是太遗憾了。

  万玛才旦:马上能看到,6月1号。

  网友:万玛才旦导演除了拍东西,还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创作?

  主持人:小说创作还在继续吧?

  万玛才旦:到北京拍片子,基本上没有时间写,除了拍片子,没有做其它的事情,确实很难抽出时间做其它的东西。我觉得做电影不能太分心,我自己还是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片子身上。

  网友:拍《静静的嘛呢石》的时候,资金是不是很充足?

  万玛才旦:也不充足。

  主持人: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难?

  万玛才旦:对。

  刚才问的那个问题,我刚刚说了,一个是演员背台词困难,是非职业演员的问题,带来了很多困难。另一个问题是跟资金有关系,就是拍摄周期的问题。我们原来定的是35天,但是在藏族天气变化特别大。这个电影讲的是三天的事情,藏语言就是大年三十到初三下午的事情,所以天气、气候各方面都需要统一。但是那个村庄四面环山,早晨10点钟才出太阳,下午五点太阳就不见了。

  主持人:其实你们每天的拍摄时间就是这中间一段时间,非常短。

  万玛才旦:对,时间非常短。即便是太阳出来了,天气变化也特别大,一会儿云彩过来了,一会儿云彩又不见了,一会儿又起风了。

  主持人:立马就收工了,回去了。

  万玛才旦:没办法。

  主持人:可能因为这么多困难的因素,包括我们提到本色的出演,包括资金的限制,包括拍摄场景气候、环境的限制……

  万玛才旦:这个跟资金很有关系。

  主持人:拖了那么长时间。

  万玛才旦:因为拍摄资金非常有限,因为天气各方面的原因延长了拍摄周期的话,就会在创作上,无论我个人的心态上,还是其他的创作人员、主创人员,心态上都会有很大的压力,对创作很有影响。

  主持人:气候原因可能是很多在拍民族题材的朋友能够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以前,包括宁浩曾经跟我说在内蒙古拍摄的时候,因为他拍《绿草地》,整个风格是要突出青山绿水、大草原,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蓝天下玩乒乓球。但是他当时也说天气的原因非常严重,起飞的时候很多镜头不能拍了,一旦有雨或者是不好的天气,可能就只能停止拍摄。

  万玛才旦:特别麻烦。而且正好我们拍的是冬天的戏,那时候基本上到了春天,那个地方风特别大,风一起就拍不了。

  主持人:所以说可能别人看到的成片都觉得不错,演员也不错,但其实背后真的付出了很大很大的努力。所以,现在很多想拍片子的朋友,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朋友,大学生或者是一些青年朋友,他们都很容易用DV或者是用一些设备,他们也能自己去拍东西。但其实可能拍电影根本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万玛才旦:对。因为不光是短片还是长片,拍完电影之后我觉得真的拍电影特别难,在电影院看到一部片子之后,不管这个片子拍得怎么样,我还是挺佩服他们把片子拍下来的运气。

  主持人:就我个人来说我也是蛮敬佩万玛才旦导演的这种思路,坚持要把民族的题材、民族的电影坚持到底,不管是三部曲,以后会不会再有其它的打算,至少现在来说还在按照目前的思路在走下去。

  万玛才旦:对,目前我就希望拍自己故乡的一些影片。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真的希望能够尽快地见到,一个是《静静的嘛呢石》。第二个希望万玛才旦导演能够把三部曲都拍出来,我们也能够真正通过这三部片子,能够对西藏的文化多多了解一些,相信以后可能西藏这块地方真的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走进去,都能够跟我们其它的民族一样,被大家所了解、所熟知。我个人也希望下次我再跟万玛才旦导演碰面的时候又有什么好事发生了,我也会成为万玛才旦导演的一个福星。

  我们今天的聊天就到此为止,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也真的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时间里,看到万玛才旦导演的三部曲。

  今天非常感谢万玛才旦导演来到我们的“看片说话”,我们下星期再见。

  万玛才旦: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视频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DV风暴原创访谈栏目《看片说话》专题
 相关链接
“看片说话”汪士卿做客谈《北京非典》实录2006-05-11 16:56:28
“看片说话”张小兵做客新浪DV谈《胡同串子》2006-04-27 14:13:30
《看片说话3》:展望戛纳 重在学习2006-04-20 14:22:58
“看片说话”韩延做客新浪DV谈《套子》(2)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套子》导演韩延介绍拍片过程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与戴睿的相识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套子》成本只有三万多块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戴睿——影片的投入与效果未必成正比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观众的感受很重要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阐述片中部分镜头的拍摄含义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韩延做客新浪DV谈《套子》2006-04-19 19:12:45
《看片说话》第二期:情人节DV大赛回顾2005-06-24 10:51:45
《看片说话》第一期:新年DV大赛回顾2005-06-03 15:10:35
《看片说话》第一期:新年DV大赛回顾2005-06-03 09:45:31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