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DV风暴 > 正文
梦游中的记录片哲人——黄文海专访(10)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6:30 DV时代

  黄:这一点上我的感受是很深的。DV就是上帝赋予我的权杖,象征着自由。首先它大大降低了纪录片的摄制成本,这样我就能够从容而长久地拍纪录片了。让喜爱电影却没钱的人可以继续拍电影,这是DV最体贴人的贡献。比如周期自由,用大机器拍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但DV却可以和你一起生活,可以延长摄制周期。还有人员上,用大机器一般不能少于三个人,而在拍《喧哗的尘土》时,从头到尾就我一个人,一台机器,两块电池和一堆带子,我随时都可以拍,也可以在几个人物之间轻松地转移流窜。

  《DV@时代》:跳出个人的拍摄感觉,DV也会影响到影像语言、纪录形态和创作观念等纵深层次,带来创作上的自由。

  黄:对,DV这一技术工具跟作品最终形成的影像风格是密切相关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16毫米摄影机被更多的使用,电影语言就发生了很大变化;DV的出现可能也会有这样的作用。DV的许多镜头调度方式是大机器无法做到的;另外,对现场干预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作品的影像语言。但反过来说,工具只是工具,它的优势需要导演的意识来强化。导演要选择工具,更要用自己的意识对路地去驾驭工具。

  《DV@时代》:从诞生伊始,DV的定位就是家用摄像机。如果DV真正普及到大多数家庭,那时的DV拍摄也许就无所谓创作,也没有精英意识了,它的身份可能就和傻瓜照相机一样。

  黄:所以那时候也许会有大量和《喧哗的尘土》不一样的作品出现,甚至不叫作品,只是家庭录像,随意的拍摄。但说到创作就不一样了,写诗容易吧,一根笔一张纸就行了,但诗人有多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纪录片创作也是这样,DV普及了,但并不是每个手持DV的人都能称为纪录片创作者。真正的纪录片创作需要时间、毅力、耐心、金钱,更需要具备一个艺术创作者应有的许多素质。所以DV在以后会分流,既是家庭摄像机,也依然是纪录片创作者手中的利器,让他们拍出好的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