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DV风暴 > 正文
黄凯个人作品展--黄凯自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5:37 三杯水DV文化网

  相关内容:黄凯个人作品展

  黄凯自述:

  今天是零四年四月十日,我还沉浸在刚刚完成的新片《但我知道》带给我的导演的快感。今天“三杯水”的于兄让我谈谈感想,那么我就结合我的几个习作简单谈谈这三年的拍摄历程和对DV的理解。

  为什么说“三年”是因为我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的三年级学生。其实很奇怪我入学前并不爱电影,这不同于我的大部分同学,记得中学最喜欢看的是喜剧,当然现在也喜欢,因为开开心心看看笑笑没有负担。只是接触专业的课程及优秀的教师后,大量的欧洲艺术片观片逐渐提高我的趣味,艺术影片的“感觉”令我们这些学生着迷。到现在,估计我班级每位同学都有几百部DVD藏片。

  个性令我很快开始考虑创作。其实在本学院,一年级动手做片还是没有过的。没上过导演课、编剧课、摄像课、剪辑课……的一年级新生拍了40分钟长《台湾乌鲁木齐》,并在2002年底的“首届西安DV原创作品大赛”上获得剧情类二等奖,我实在感到幸运。

  《台》的诞生也拜DV之廉价所赐,若非有DV,电影胶片会令小小的一年级新生望尘不及;而由于一年级许多专业课程都没有修过,加之剧组的简陋(当时的剧组只是两三个演员、一个助理、一个编导摄剪一体的我),也令《台》可以算真正符合时下标准“DV片”之定义。

  对于“DV”,我总觉得其实很难定义的。广义说,算不算独立艺术不说但至少是一个文化现象。大家都能拿起摄像机,形成了“业余拍片潮”,而更多的“DV片”只是“个人纪录片”的代名词或者是“以手掌数字摄像机拍摄之影片”,以至于有人把《黑暗中的舞者》作为“DV片”。

  而我认为DV只是以6毫米MiniDV磁带作为记录格式的数字摄像机,如其名Digital Video而已。事实上电视台的摄像设备也是数字的,那么DVCAM、DVCPRO、BETACAMSX甚至HDCAM数字高清这些好贵的大家伙算不算是DV呢。所以我不太同意“DV片”的提法,而且对于我们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DV更加只是一个昂贵摄影机的廉价替代品,只是廉价摄像机里画质最好的一种。在我足够成熟以前,DV摄影机会是我的选择。

  故现在有学者提出在媒体开设“DV频道”我觉得似乎很不现实。而看看香港台湾以及国外的影视院校,很少有“DV片”这样的提法,DV只作为“记录介质”的一种,并列在BETACAM、VHS、35mm、16mm等影像格式间。这也比较类似我的观点。我更认为DV在时下成为时髦正因为它的廉价,众多电子厂商对它的生产宣传,不但使家庭玩家配备成为可能,也施惠于我们这样的专业电影学生和工作者。我们可以使用两万元级的VX2000、PD150、Xl1s等比较好的MiniDV或DVCAM的摄影机来拍摄我在《台湾乌鲁木齐》之后的《去去来来》、《MV女孩与四重奏》等短片,那是我两年级的两则作业。

  在2003年我大学二年级,已经修掉摄像课、剪辑课、编剧课等基础课程。在导演课阶段,我制作了12分钟纪录短片《去去来来》,和丁薇旧曲《女孩与四重奏》的MV,分别在2003年5月和9月在香港凤凰卫视和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播出。

  一年专业学习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加精致。精致最直接表现在画面呈现上,构图、镜头的运动方式的设计等方面较之《台》成熟了很多。如果这些是外在的象指,那么意指在乎始终追求精致的态度,不管评价怎样,至少对自己的东西尽量做到精致,这里说的不仅是一个技术手段,而在乎从这个角度谈到的“态度”。专业学生不同于业余玩家,仅是兴趣爱好,我们做的片子很多程度上是一则作业。而我给自己的提问是做“作业”还是“作品”、做“DV”还是“电影”。我们尽自己可能地在追求一个“电影的作业”而非简单的“DV的作业”。有这样的“态度”,技术上抑或艺术上,都会设法苛刻自己接近完美,虽然我的作品都还不完美。

  所以我继续在做。2003年夏天的暑假学院投了些钱给我们的剧组拍摄剧情片《刮三》。这是担当导演第一次完整剧组的拍摄经验,并在年底的“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优秀影片奖”。接着2004年1月完成的5分钟实验短片《椰树生煎》在3月的“第二届广州中山大学杯DV影片大赛”上获得“最佳剪辑奖”。

  而在开始提到的还在“热恋期”的新片《但我知道》是3月份刚完成的15分钟剧情短片。说“热恋期”可以提到制片者都有的一个共同感想。影片完成以后的时间通常是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目前我还很喜欢《但我知道》。这个短片的故事很不同,我也用了很不同的方式来叙事。但是我觉得真正大师的片子,不需要造作的怪异手段,所以虽然都觉得《但我知道》不错,我真正的向往仍只是向往……

  如今已大学三年级的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实习和毕业成为眼前的事情。也许同许多业余制片者相比似乎显得已经很幸福,因为至少能做与所爱相关的事情,但是进入主流电视媒体即意味着离开通往电影的路,这使我“随时伤感”,因为有太多遗憾无以实现。虽然我在大二就有拍摄90分钟标准长片的想法,而今留给我拍摄一部真正意义的电影的时间却不多了。

  但是毕竟我爱电影,不分体制内外。随便说了这些,不知所云,只冀与诸位共勉。

  黄凯

  零四年四月十日星期六

  相关内容:黄凯个人作品展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