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海洋生物专家胡维勇、张显良谈“中华鲟放归”(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6:58 新浪宽频

海洋生物专家胡维勇、张显良谈“中华鲟放归”(2)
张显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马骧: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驯化会不会影响它本来的生活习惯?

  胡维勇:如果长时间的驯化下去,势必会退化他自然应该的生存条件,所以我们对康复的中华鲟,这些野生的要在适当的时间送回自然环境,这是必备的一个条件,如果不这样做可能将来会发生野生中华鲟不可能再回到大自然的情况了。

  主持人马骧:这也就是这次中华鲟放归长江很重要的意义。

  胡维勇:对,很重要的意义所在。

  张显良:对,这次放回长江的意义我想主要还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恢复以后的野生中华鲟,在北京海洋馆一个特殊的情况是恒温,并且吃的不一定特别适合它自然的,比如说它产后以后,经过三到五年以后再次产卵,它吃的一些东西我们可能满足不了,所以我们放回去让它吃本来吃的东西,另外我们恒温的条件下不利于中华鲟成熟的,必须有一个冷热温度的交替完成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它暂时成熟,长期在海洋馆养的话,从现在研究的角度看,慢慢会退化。

  主持人马骧:在海洋馆的中华鲟的生活环境我想应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中华鲟人工养育它的最好环境了。

  胡维勇:应该这样说。

  主持人马骧:完全模仿自然环境是不可能的。

  张显良:对。

  主持人马骧:现在放在本来鲨鱼的家里养,已经让鲨鱼们很委屈了。

  胡维勇:对。

  主持人马骧:在海洋馆中华鲟馆这方面的投入,以及花的精力是不是很大?

  胡维勇:对企业来说应该是投入巨大的,因为我们目前中华鲟馆水体就是1400吨,大概有着28米长、11米宽、4.5米深的水体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华鲟这样大体量的鱼能够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如果太小的缸生存就更差了,尽可能提供它可以游动的环境,另外我们对水温、盐量都需要调整,这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主持人马骧: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海洋馆是一个营业场所,您是企业的总经理,不是所长,是总经理,企业肯定是盈利的,这是一个根本目标可以说是,企业盈利和投入得成正比才行,中华鲟肯定投入很大,光靠门票投入,大家对中华鲟的感兴趣程度收回成本是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胡维勇:你这个问题问到我心里的,因为企业经营者主要承担的问题是经济收入问题,为什么养中华鲟呢?我们现在做人工驯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我是觉得对于保护濒危物种这样的行为来说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职责,能够提供对国家珍惜物种的保护是光荣的事,所以我们有这个心。

  但是如果能够和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这就出了一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这方面的想法,一个是目前的养护我们虽然有成本投入,但是对中华鲟的科研成果未来我想应该会转换成巨大的生产力,这也是我们现在走科企结合道路的初衷,我们两家单位目前大家的共识就是把这件事情推进下去,而且将来会产生好的成果,这样给我们带来回报。

  我觉得中华鲟到了海洋馆以后已经牵动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心,05年、06年,这两年来海洋馆的人数在大量上升,去年我们已经到130多万人,过去我们都是在百万,110万左右,去年明显上升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直接效益,但是确实也不能把眼睛光盯在这里,应该有更深的研究,我想将来中华鲟能成为我们经济鱼类的话,不再列为保护,这时候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马骧:虽然您这么说,但是我感觉还是以后的事。

  张显良:更重要是公益方面的事。

  主持人马骧:关于中华鲟的问题还有很多网友非常感兴趣,我们进一段30秒的广告,广告过后回来见。

  (广告时间)

  主持人马骧:广告之后我们继续回来,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互动直播是关于中华鲟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海洋馆的总经理胡维勇先生,另外一位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所长张显良,我们一位海洋馆的当家人还有一位水产方面的知名专家和您在线互动有关中华鲟的点点滴滴,欢迎各位朋友继续关注我们这场在线的互动。

  刚才还有一个朋友说到中华鲟,他说这种动物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友善的一种动物,是不是能够亲近?如果有机会有没有可能亲自下到北京海洋馆中华鲟的鱼缸里跟它们亲密接触,如果有的话,他会报名。

  张显良:其实这个鱼是很友善的,是比较温顺的一种鱼,但是在到海洋馆以前,我们感觉到它是一种温顺的鱼,到底能不能跟人近距离接触,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大家可以看到,海洋馆有好多画面,潜水员和鱼共舞,实际上也是有一个过程,刚开始人靠近的时候鱼跑得远远的,但逐渐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比如摸摸它,逐渐逐渐的和潜水员已经有感情了,现在一当潜水员下去的时候,一种本能,它主动靠近,因为潜水员进去往往都是投喂的时候。

  我想这个现在已经做到了,已经在海洋馆做到了,第二个问题将来是不是有可能下去跟它待在一起,我看这个事可能胡总将来可以做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跑的速度很快,在海洋馆那个条件,在特定的1400立方米水体里面我想这个事可以做到,关键看胡总是不是同意了。

  主持人马骧:我们首先确定一点,现在的表现来看比较温顺。每次投喂都要人下去投放吗?

  胡维勇:野生的这几尾我们每次投喂都要下去,这样便于他们进食,照顾到他们相互之间平衡地摄取食量,随着将来我们经验越来越多,是不是这样可能是下一步的问题,中华鲟确实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鱼种,刚才所长讲的,我们通过投喂的过程发现和中华鲟的接触可以非常容易达到亲密,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甚至可以带到我们潜水员一起游,甚至可以做一些小品,能够和人类形成友善的关系可以看得出来。

  主持人马骧:它认人吗?

  胡维勇:应该能认出来,特别对长期喂它的人特主动,对陌生人还有陌生感。

  主持人马骧:您下去过吗?

  胡维勇:我还没下去过,刚才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让更多人接触,我想这里面我们还要取得更多的经验,将来就可能实现,目前可能我们还需要当成一种研究。 让它更加地能够适应和我们人类的交流。比如说这次在取运的模拟时,我们给它创造一个更多的人下到一个环境,这个鱼会不会产生恐慌,这是解决心理问题,目前看这些事情都有一个顺利的进展。

  主持人马骧:但现在时间未到。刚才这位朋友下去的话您必须得学会潜水。

  胡维勇:这是必须要做的。

  主持人马骧:您得先在自己的家里鱼缸里试试。

  胡维勇:因为4.5米对一般人有困难了,另外这么大的鱼万一不慎也会对人有危害,因为我们人是很弱小的,大概一米左右的鱼,人不能熟悉接触的话,已经很难控制,甚至有可能被鱼扇走,这个一定要经过一个过程。

  主持人马骧:前两天看各家电视台看水下训练的直播,我也在现场,我看到人鱼接触的那一幕,我跟身边的同事说,你看这个鱼比人的体长还长,那么粗,将近一吨重吧?

  胡维勇:四五百斤。

  主持人马骧:发起威非常可怕?

  胡维勇:对。

  主持人马骧: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留在这儿,我想网友和中华鲟接触也是良好的愿望,鲨鱼缸里可以吗?

  胡维勇:鲨鱼缸里我们不久以后就会开辟这个业务了,海洋馆开业八年了,第一天我们就有鲨鱼,长期驯化基本上和我们人的接触已经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关系,在我们训练员的协助下,具有潜水能力的客人还是有可能跟鲨鱼亲密接触的。

  主持人马骧:这是一个好消息,另外给大家说明一下,中华鲟的鱼馆里面一共有五尾野生的中华鲟,它们其中的两尾要回到自己的自然环境中去,也就是要放归长江,现在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个事情的准备,已经在进行中了,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想当初把它们运过来不容易,在北京海洋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时候回到他们野生的环境中去,这么大的鱼运装,回到长江边上,回到熟悉的环境当中,还得检测它的生长状况,这件事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各种媒体都在报道,接下来谈谈这个事,为什么一定要放回去?

  张显良:当时运来的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把野生的产后中华鲟到北京进行人工恢复,运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能不能完成这个,刚才讲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步,野生中华鲟能够摄食,现在驯化成功了,体质得到了恢复,前两天媒体报道了,海洋馆经过特殊的挑选,选两个体质好的运回长江。

  这个意义在于我们恢复的目的是为了把恢复好的野生中华鲟放归长江,一个我们中华鲟的资源越来越少,通过这种形式补充长江野生的群体,我想这是很重要的意义。

  另外我们在放归长江的时候,我们要在它身上埋植超声波的跟踪装置,这些工作我们以前没做过,我们通过跟这条野生中华鲟的跟踪可以探索到以前未知的东西,比如说它的生长环境、习性、回游规律,为我们将来的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条鱼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另外就是我刚才讲的,野生中华鲟一般的情况下,它一生当中能有三到五次,我们叫成熟或者再成熟,再换卵,在海洋馆这种条件很难达到它野生自然成熟的条件,比如说温度的问题,一般鲟鱼需要一个积温,比如有温度高的成长需要有温度低的时候才能成熟,另外我们现在海洋馆的饵料也可能是比较单一,对它的成熟是不利的,放归长江以后,它找到自己的这种栖息环境,找到自己的饲料,使它再次成熟,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目的。

  主持人马骧:当初运来的时候就制定了让它放回长江的计划?

  胡维勇:是这样的。

  主持人马骧::挑选了两条?

  胡维勇:这次是挑选了两条,在五尾中,身体状态好适应一下,回家是根本的目的,在海洋馆的环境下永远生存不是最佳的结果,野生的鱼类必须放到自然环境当中去,这个意义已经从方方面面包括了。

  主持人马骧:会舍不得吗?

  胡维勇:非常舍不得。我们确实是这样,既然来这里康复、驯养,一定提供最好的环境、最好的饵料和最佳的生存时间,这样我们就等于把自己的心血投入进去了,像对待自己的一个病人甚至是一个孩子呵护它,它现在健康了要回家了,肯定是很舍不得,尤其是我们两年来的心血已经和它建立的感情,确实舍不得。

  主持人马骧:有多少个工作人员这两年期间照顾它?

  胡维勇:我们专门驯养中华鲟的小组有六位驯养员,他们由研究生、大学生、大专生组成这样的群体。

  主持人马骧:我想他们是最难受的。

  胡维勇:对,包括很多游人,经常来海洋馆的,他们每到鲟鱼馆的时候发生这样的声音,能不能不要走了,毕竟和我们建立了感情,但是真的让这个物种繁衍,确实观察它的后期生活,一定要让它回家,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它成熟和发展。

  网友:现在的长江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本身野生中华鲟数量越来越少,把我们好不容易养胖了的鲟鱼放回去,它们真的能继续健康生活吗?不会很快就死掉吗?我建议别放回去或者过一段时间再说。

  胡维勇:我先谈谈,一会儿还是请张所长从专家的角度说。其实这个想法和我们一样的,现在长江的水环境确实很差,野生中华鲟在回到那里能不能取得它应有的食物,能不能适应这个环境,大家应该是同一心情,但是我想这种放生的活动同时也是在向社会宣传,也是在引起各方关注,大家必须来保护长江的水资源,如果说等什么时候水好了再放,我想这只能是我们的想法,必须方方面面关注,这样中华鲟已经回到长江了,还有其他鱼种在长江,大家都要来关心,改善水质,这是我作为普通的公民的概念,我们想的是这样。

  所以心情一样,但是放总要有个时机,这个时机放是考虑了各种因素的,至于环境的改善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

  张显良: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很多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对中华鲟关注的结果,但从目前看,长江的环境我想还不足以说放回去以后它不能生存,应该说随着我们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水环境确实一天天在变坏,但是目前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一些很多的措施,比如说通过建立保护区,通过限制一些污水往江里排放等等,这样的话我们逐渐在遏制环境变坏。

  目前的情况下从我们的角度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长江虽然中华鲟的资源在不断下降,但是我们每年还要有相当一部分的鱼从海里再游到长江去繁殖产卵再回去,这个影响我想不会太大,另外从研究的角度必须要这么做,驯养完了以后我们要通过跟踪,看看野生的经过驯化以后回到长江,除了环境的问题以外,我们还想经过人工驯化一段时间对它的野性各个方面有所退化,这是从研究的角度必须这么做。

  所以我想一个从环境的角度,从目前的角度我觉得还不足以影响到它的生存,第二个即使有影响,但作为我们研究也要继续这么做。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去看。

  主持人马骧:网友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您从事水生动物研究这么多年了,在您看来,就拿中华鲟为例,数量减少是不是非常快这个速度?从这个数字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另外长江水质的变化?

  张显良:应该这么看,长江水产研究所经过40多年的研究,特别是葛洲坝建成以后,我们连续26年不间断地对中华鲟进行科学研究,它以前主要在金沙江一带产卵,600多公里,葛洲坝修建以后,它只能在坝下,当时有人怀疑能不能再找一个新的产卵场,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时间,它自己要主动适应环境,但是这个环境和原来的环境差距非常大,通过这么多年的检测,发现在葛洲坝下有30多里的距离可供它产卵,是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另外从数量的检测来看,81天以后的检测,我们觉得20多年它数量上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三,意味着我们原来的检测结果,每年大约有两千多条鱼能到产卵区产卵,现在每年只有四五百条的样子。影响非常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