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正文
《东南瞭望》记者手记:生命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17:16 东南卫视《东南瞭望》

  “即使你逝去,但是你仍然用你明亮的眸子注视着,注视着你所眷恋的这个世界。”

  这是法国一家眼科医院写给捐献眼角膜人士的一句话,优美而深情。深圳狮子会眼库主席姚晓明博士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就被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今年的6月,他去法国考察的时候。

  然而半年后,在自己的国土上,在他生活着的深圳,一个叫董斌的福建青年让他几近潸然泪下,也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当姚博士说着这些的时候,记者的大脑里突然就蹦出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的生命到底有多远?

  也许有个人可以为我们破解——

  他

  十八岁的董斌是福建长乐人,2001年进入福建机械工业技术学校学习。2003年7月,董斌来到深圳进行毕业实习,在一家公司的工地上当电工。四个月后,董斌的头在一次施工中不小心碰到了电线杆上,由此引发了脑部的深度不适。在此后的检查中,医生发现董斌患有恶性脑癌。

  由此董斌开始了他人生中悲情而又壮烈的一幕——

  2003年12月8日晚上,垂危的董斌让母亲替自己签下了捐献眼角膜的自愿书!

  三天后,他再次表达了要捐献肾、肝、心脏等其它器官的意愿。董斌成为深圳颁布全国第一部器官捐赠法以来第一个捐献器官的自愿者,也是最年轻的成人自愿者。

  引发董斌作出这些举动的背后原因简单又淳朴。董斌说,如果自己死了,器官留在身上也是浪费,最后还是让一把火给烧了,倒不如捐献出来,给那些急需的患者使用。“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董斌的母亲一个劲地说。

  他和他的母亲

  董斌的父亲在三年前患脑溢血已经去世,董斌是他母亲身边唯一的亲人。对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妇女来说,捐献器官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 而作为一个母亲,她更不愿意儿

  子死后还要带着一个“不完整”的身体离开人世。在采访中,董斌的母亲告诉记者,是董斌用

  了三天的时间做通她的思想工作。儿子告诉她,一件器官也许就能救活一条人命。在答应了儿

  子的请求后,董斌的母亲躲到病房外大哭了一场。

  董妈妈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在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后,董斌不止一次地对母亲说,不要因为他的捐献去收取国家、单位、个人的一分钱。这让做母亲的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因为儿子的奉献是无私、纯洁的。

  在病房里记者发现,为了不让对方难过,母子俩都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情感。谁也不想在对方面前流泪,谁都说着令人愉快的事情。但事实是,“我的眼泪都哭干了!”董斌的母亲说;而董斌,“我只想让妈妈在我剩下的日子里过得开心。”

  感动记者

  董斌在生命绝望的时候,想着的仍然是留给这个世界一片爱心。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挽救他的生命显然比取走他的眼角膜要有意义得多。董斌和他母亲的不幸遭遇以及面对磨难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善良,深深打动了媒体。作为来自董斌家乡的卫视栏目,东南电视台《东南瞭望》

  的记者陈裕平和李晖迅速赶到了深圳,给董斌母子带去了福建人民的关切和问候。看到家乡来

  人,董斌母亲眼含热泪,董斌则用他含糊不清的声音不住地对记者说:“感谢福建人民的支持

  !我一定要挺住!”

  深圳当地的媒体也给予董斌高度的关注。《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一直追踪报道,

  《深圳商报》还开通了一个募捐帐户,接收许多好心人给董斌的捐款。我们栏目的记者也尽自

  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捐了500元。

  然而,随着我们报道的深入,更多的帮助来自于全社会。

  爱心涌向董斌母子

  对这样一个高尚生命的关切,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人们都想让董斌有这样一种感觉:所有的人都在爱着他,即使奇迹没有发生,也要让他在离开人世时脸上能带着微笑。

  董斌告诉记者,他也曾经放弃过。但是,医院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和支持,让他树立

  了活着的信心。

  医院给董斌安排了单间病房,全部免去治疗和住院费用,全院员工还给董斌捐了款;

  一个叫张伟玲的老中医每天都要给董斌煲一锅汤,并且亲自送到病房来;

  外地来深圳打工的小保姆送来了水果,还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了50元钱;

  一位信仰佛教的中年妇女特意赶到医院,给董斌送来了捐款和佛教音乐;

  《深圳商报》的捐款帐户金额已达3万多元;

  董斌的母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募捐,并派专人将钱送到深圳;

  ……

  这样的送钱送物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充满了病房。“幸亏有他们,”董斌这样感谢他的好人们

  ,“我认为我的病有的治,我要坚强给大家看!”

  后续

  目前,董斌的病还在治疗当中,我们对这个生命的关注也将继续。像所有怀着美好愿望的人们一样,我们都在期待奇迹的出现,等待着这个有着一颗善良心灵的生命能够鲜活起来。

  据眼科专家姚晓明介绍,在我国有200万到300万由于角膜病而致盲的人。但是由于捐献者太

  少,所以他们当中只有不到5000人成为幸运者。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我们与世界告别的时候,难道不该为她更多地留下一点什么吗?或许,对这个养育了我们的世界来说,最好的答谢方式就是留下身上那些对其他生命有用的东西。

  你虽然逝去,但是你仍然用你明亮的眸子,注视着你所眷恋的这个世界。

  《东南瞭望》记者:陈裕平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